26日,光谷產業發展基金500億元政府引導基金正式成立,期待最終帶動超過萬億元社會投資。
據悉,該基金先期由“政府主導切入”,后期由“市場主導運作”,吸引社會資本合作,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發起設立2500億元的母基金,母基金再通過設立子基金或對重大項目進行直接投資的方式,帶動超過萬億社會投資。
早在2011年,武漢東湖高新區(也稱“光谷”)便啟動了“資本特區”建設,其先后出臺科技金融專項政策20多項,累計投入財政資金超10億元,集聚科技金融機構超3000家,匯聚資本超3000億元。
尤其針對科技中小企業缺乏有效抵質押物的關鍵問題,創新債權融資和股權融資產品,建立多渠道、多層次的融資體系,形成了覆蓋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體系,為科技中小企業融資提供全方位支持。
但東湖高新區金融辦有關負責人向第一財經記者坦言,此前在光谷區域內的多家知名金融機構絕大部分都是其分支機構,區內多家國資涉金融資產的平臺規模較小,相對分散,光谷始終缺乏能自主“闖關”的金融主體。這一短板在湖北自貿區武漢片區正式掛牌以來尤為凸顯。在跨境金融領域,企業遇到了諸多流程困難,“對于初創型企業來說,在海關與外管局之間來回奔走,耗費的各項成本很可能拖垮企業”,因此蹚平整個路徑的成本必須由政府財政來承擔,自貿區建設倒逼金融創新改革,促使光谷整合金融資源,形成“闖關”合力,組建光谷金融控股集團(下稱“光谷金控”),便成為必然之舉。
光谷金控將主要布局產業基金運作管理、金融資產投資管理、金融空間開發運營和科技金融綜合服務等四大業務板塊。其中,光谷產業發展基金政府引導基金總規模達500億元。
與國內現有政府引導的產業發展基金有所不同的是,光谷產業發展基金不簡單謀求政府資金自身的經濟回報,而是給予參與合作的社會資本良好讓利,保障社會資本及基金管理團隊在東湖高新區產業發展中獲得良好收益。光谷產業發展基金亦不局限于東湖高新區內的項目投資,而是保障其母基金、子基金以高度自主、市場化的方式在全球范圍內開展投資。
政府引導基金的設立規模和數量近年來屢創新高。截至2016年底,國內共成立901只政府引導基金,總規模達23960.6億元,平均單只基金規模約為26.6億元。
與民間風投和海外基金樂于在創業項目的中后期才參與投資有所不同的是,政府引導基金投資的子基金類型以早期基金、創投基金和成長基金為主,投資方向以醫療健康、人工智能、TMT等新經濟發展方向為主。
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傳統融資渠道未能充分滿足新經濟企業發展的融資需求,政府引導基金在培育新經濟、新動能方面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但值得注意的是,各級地方政府近年來一擁而上設立政府引導基金也暴露出不少問題,如一部分政府引導基金處于“沉睡”之中,成了賬面上的數字,并沒有真正起到產業扶持的作用;再如在一些競爭性行業,政府投資擠壓了民間的投資基金。
對此,巴曙松建議,政府引導基金不應以營利為目的,應通過設立靈活的讓利機制,更好發揮調控作用,從而調動社會資本的積極性,“例如將超額收益的更高比例獎勵和讓利給子基金GP(普通合伙人)和其他LP(有限合伙人)”。
此外,政府引導基金應該成為招商引資的重要工具,政府應從傳統的引項目、引資金,逐漸升級為引資源、引生態,政府引導基金可以實現對項目、資金、資源、人才的長效整合機制,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周芳)
上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