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公路貨運運價低的問題一直在持續,尤其是部分個體司機反映運價低于成本,導致車輛的貸款都很難還清。運價低迷問題嚴重影響了市場健康發展。
近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組織召開了第三期現代物流智庫論壇,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邀請了國家發改委成本價格調查中心、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等專家學者和滿幫、福佑卡車、中儲智運等企業代表,共同探討運價與成本難題。
會議討論認為,公路貨運市場成本與運價問題,其核心是“車多貨少”、供大于求。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中國物流學會秘書長賀登才建議,公路貨運市場成本與運價問題主要還是供需失衡引起的,建議做好八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車輛供給規范化,加快淘汰非標車輛、治理非法改裝車輛,推動低平板掛車退出散貨運輸市場,禁止“0”首付等其他不符合金融政策的市場刺激手段。二是貨運車型標準化,盡快開展超長平板半掛車、超長集裝箱半掛車治理工作,規范合規車型。三是路橋收費差異化,擴大高速公路差異化收費,研究高速公路對空車運輸收費優惠政策,吸引“空車回流高速公路”。四是議價參考指數化,加強行業價格引導,依托行業協會發布運價指數,合理市場預期。五是司機信用法制化,開展公路貨運市場誠信體系建設,制定貨主和司機“黑名單”,引導雙方規范履約。六是平臺收費透明化。建立平臺收費自律機制,吸收司機、貨主等利益相關方參與,及時向社會公示,爭取形成共識。七是行業政策人性化,通過國家降低燃油消費稅、貨主企業運價與油價聯動和運輸企業挖潛三方共同承擔油價上漲成本。八是成本運價合理化。推廣公路貨運格式合同,規范托運人和承運人責任義務。加大供給側調節力度,提高供給質量水平,發揮平臺作用,合理引導和調節運力流轉,平衡市場供需余缺。
國家發展改革委綜合運輸研究所綜合研究室主任樊一江表示,公路貨運市場最大的特點就是市場的波動性和供需的不平衡性。影響公路貨運價格的主要原因有原油價格的上升,還有很大的原因是組織的不平衡性、時空的不平衡性等。要通過有效的手段盡量減少這種不平衡性,成本運價等表現出來的問題才能慢慢解決。這個一方面需要需求端的轉變,通過需求端活躍度的提升,首先是把貨源規;銎饋。另一方面需要供給端的有效組織,通過運輸的高效組織更好地適應現在產業組織發展的需要。如果要解決這個問題,可能要回歸到市場集中度上來,這個除了政府政策合理引導和鼓勵推動外,還需要龍頭企業帶動,通過企業市場競爭和自發組織,慢慢形成一種組織化驅動力。其中,價格是最重要的手段,還有標準、信息、數據等,通過合理匹配提升自身組織效力。最終在公路貨運市場形成有規模、有需求、有組織、有利潤、有規則的五有市場,這是下一步行業值得值得關注的重點方向。
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物流中心政策標準室主任孫東泉提出,公路貨運行業推進運力集約化發展。一是設置最低運價標準。建議按照季節進行運價指數測算,探討設立最低價格。二是引導運力集約化發展。要鼓勵公司化經營,做大做強。要承擔起公司責任,杜絕那種單純交掛靠費的模式,真正把車輛還有司機作為企業的一員。三是有序規范行業規則。任何一單運輸業務應該規范報價的文件和合同的編制。一定要養成從司機到企業簽訂運輸合同的習慣。
上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