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前,有一群中國的年輕人,用青年的熱血和擔當,點燃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希望之光。今天,在即將迎來又一個五四青年節之際,當今社會中的各行各業,依然有這么一群有志青年,他們接過前輩的火炬,腳踏實地,繼續前進。德邦快遞的青年快遞員們用新時代的“奉獻之光”和勤勞敬業,踐行著當代“五四”精神,擔負著時代賦予的新的重任。
“不管做什么工作,本質上都是勞動,都在創造價值”
滿滿成就感 法律碩士王喆改行做快遞員
26歲的王喆,是一位985名牌高校畢業的德邦快遞小哥,入職德邦快遞以后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一線快遞員”的崗位。在這期間,王喆遇到過把125kg的油漆搬上9樓、被老人家要求把證件留下作為寄出快遞憑證、客戶提出超出服務范圍的要求等,當遇到這些事情時,王喆并沒有被繁重而復雜的一線工作所嚇倒,更沒有就此想回到自己的學術所長,想著“回到辦公室”,而是漸漸的學會如何做一名優秀的快遞員:站在客戶的角度思考問題,“德邦快遞派送的貨物以大物件為主,即使沒有電梯,我也應該送上門,這才算完成我的工作;而被老人家留證件那次,雖然一開始我也覺得有點荒唐,但是后來想想,換位思考對老人家來說,實物可能對他們才更可靠!
當被問到,名牌大學法學碩士畢業為什么做快遞員?王喆表示,當今社會的快遞員已經不是過去的“苦力活”概念,更多的是利用公司提供的科技平臺,為客戶提供更好的快遞寄遞服務,況且,每天把寄遞的貨清理干凈和把訂單都處理好,完成訂單需求、揀貨送貨,親手交付“大件快遞”時,看到客戶欣然收獲的樣子,我會收獲滿滿的成就感,我覺得這就是青春應該有的樣子。
“最痛苦的事情都已經經歷過了,哪還有什么不好的事情?”
不畏人生艱難 劉彭用自己的付出換來收獲
94年出生的劉彭在德邦快遞已經工作7年了,從快遞員一路做到銷售高級經理,他談起這些年的發展歷程的時候表示,在德邦,我學會了,唯有奮斗,才是解千愁的良藥。
那時候,劉彭的大女兒確診了先天性疾病,巨大的打擊讓一家人每天郁郁寡歡。再加上當時的工作很壓抑,劉彭甚至一度感覺自己得了抑郁癥。為了給女兒樹立堅強的榜樣,劉彭打算換一份工作。2016年,劉彭入職了德邦快遞,公司從上到下不服輸的精神,激發了劉彭的斗志,他重拾信心,更努力地去工作,“別人不送的件我去送、不好的區域我去送!边@種不服輸的精神讓劉彭工資很快得到了提升,工作的成就感也讓他對未來變得樂觀起來,“快遞這件事既能掙錢,也是一種治愈手段,既治愈了我的抑郁癥,也治愈了我對未來的焦慮!
如今,劉彭已經能夠承擔起大女兒的治療費用了,經過治療的大女兒也已經得到了恢復,這讓劉彭感覺很幸福。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人生低谷也是攀高的起點,當最痛苦的事情都經歷過了,未來都將是上坡路。
“生活上省吃儉用,工作上努力肯干,所想之事,一一實現”
夫妻雙雙把家還 劉波和胡瓊芳用勤勞譜寫凡人生活
2007年,來自四川資陽小山村的劉波為了養家糊口,背井離鄉來到了德邦快遞在寧波的轉運場,妻子胡瓊芳隨后也在2012年加入了德邦快遞。后來,由于子女讀書需要照顧,夫妻倆通過異地調動回到了老家。
然而,回到成都后,夫妻倆都遇到了瓶頸:劉波從運營外場組長變成了理貨員,而胡瓊芳從洗車員轉崗為電叉司機,陌生的工作職責讓胡瓊芳一下子成了組內的低效員工。面對這種情況,胡瓊芳每天比其他組員早到公司,一邊跟著老組長學習認貨區熟悉路徑,一邊跟老員工們取經怎么操作電叉,怎么跟理貨員兄弟們打交道。一個半月之后,她成功掌握工作要領,擺脫了低效員工的評價。在夫妻倆的相互支持下,劉波事隔11個月后重新當上了運營外場組長,胡瓊芳在38個月后從洗車工成功轉身成電叉司機組長。
在德邦快遞的15年,這個“雙組長”家庭憑著自己的努力買了房、買了車,既成就了個人價值,也讓小家獲得了圓滿。
奮斗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人生理想的風帆要靠奮斗來揚起。愛崗敬業的王喆、不畏困難的劉彭、勤勞肯干的劉波和胡瓊芳夫妻……他們不僅僅是千萬德邦快遞員的代表,更是千千萬萬勇于砥礪奮斗的中國青年的縮影。
值此青年節來臨之際,德邦快遞祝愿中國青年們以“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的精神踔厲奮發,勇毅前行,以青春之我實現自身、家庭、社會價值,成為中國夢最堅實的基石。
上一篇:沒有了